我国第一个“第三代试管婴儿”20岁了!她既聪明又健康,但她的母亲对此有所抱怨。
2000年4月23日晚,我国第一个“第三代”试管婴儿在广州落地。这个健康女婴的诞生,标志着我国辅助生殖技术与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相结合的成功,被各大媒体称为“高科技宝贝”。
7月13日,广州日报所有媒体记者从第一个“第三代”试管婴儿的发源地——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获悉,这个来之不易的“高科技”宝贝”一路走来。一个普通的女孩也不例外,现在大二了。
为她的出生保驾护航的是我国著名的生殖医学专家团队——以庄光伦教授为首的中山第一医院专家。
年度报告
中山市第一医院副院长、生殖医学中心首席专家周灿全教授表示,截至今日,该院已迎来3105例“三代”试管婴儿,总妊娠率为51.93%。 20年来,这项技术不断发展,在国内多家医院开花结果,帮助很多家庭避免生出患有遗传病的孩子。
宝贝来之不易!首例“三代”试管婴儿,其兄弟死于血友病,发生在广东河源。出生时体重3.9公斤,身长50厘米,非常健康。
“第一次抱她的时候很开心!生她的时候我32岁,之前丢过一个儿子,流产过。当我得知中山市第一医院三代试管婴儿技术,我以为我有了希望。” 7月13日,钟女士在接受广州日报记者电话采访时提到了这段经历,至今仍感慨。
小姐钟于1992年结婚,第二年怀孕生下男婴。没想到,孩子一岁的时候,皮肤被擦伤,皮下关节经常流血。后来因脑溢血不幸去世。
失去孩子的痛苦让这对夫妇久久难以忘怀。时隔五年,钟女士敢再次怀孕。产前诊断证实她怀的是男胎。
但我没想到的是,这个婴儿和她的兄弟姐妹一样,患有 8 因子缺陷或“血友病”,她不得不再次终止妊娠。
原来钟女士是血友病基因的携带者。根据遗传规律,血友病男孩的概率是50%。生下女儿时,50%为该病携带者,50%为正常女婴。
高科技护航!医生帮她选了一个健康的宝宝。为了生一个健康的宝宝,钟女士向中山市第一医院生殖医学中心求助,接受了“第三代”试管婴儿技术,即PGT(Preimplantation Genetic Testing)技术。
为了帮助钟女士实现心愿,中山市第一医院副院长周灿全教授亲自开发试管婴儿程序并进行取卵手术,为钟女士取回了7个卵子。徐彦文教授利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筛选出2个健康雌性胚胎,成功实现单胎妊娠。
周灿全教授正在为钟女士进行取卵手术(照片由医院提供)“钟女士不容易!试管婴儿技术要求患者经常到医院报告。”中山市第一医院生殖医学中心护士长邓明芬回忆说,第一次胚胎移植后,胚胎没能成活,钟女士非常难过。幸运的是,第二个胚胎顺利植入并存活了下来。
最终,这个被父母寄予厚望、凝聚医护人员心血的“高科技宝宝”顺利出生,没有携带血友病基因。这意味着,未来她的后代将能够摆脱“血友病”的诅咒。
这一消息一出,立即在全国生殖医学界引起轰动。 “这项技术可以防止患有遗传病的孩子出生,并帮助许多家庭避免悲剧。”周灿全教授解释说,胚胎植入前基因检测是利用显微技术在体外将发育良好的胚胎1取出到几个细胞中,并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取出的细胞进行基因诊断,以确定胚胎是否存在由基因引起的遗传病。父母的遗传病或染色体异常引起的疾病,然后选择没有遗传病的胚胎。回到母亲的子宫。
不能说的秘密!不久前,“全国第一个三代试管婴儿”的标签才在生活经历中被发现,这可能会给年轻的心灵带来压力。为了让女儿无忧无虑地成长,20年来,钟女士的家人一直小心翼翼地保守着女儿身世的秘密,直到不久前,她的父亲亲口告诉了她这一切。
“我不知道怎么跟她说话。我会想起生她之前的痛苦经历。”钟女士说,其实也有“暴露”的“危险情况”。孩子七岁时,随母亲回到中山市第一医院复查。回来后,他似乎明白了什么,连忙问道:“妈妈,你为什么在这个年纪生下我?”钟女士只得支支吾吾。
回首自己心爱的女儿的成长经历,钟女士觉得自己和别的孩子没什么两样。 “她很健康,很聪明,记忆力特别好,只要读一遍就能记住。”赞完之后,钟女士还不忘展现妈妈的“吐槽”实力,笑称女儿唯一不好的就是“我不喜欢运动!”
技术能走多远? “定制健康宝宝”不再是奢侈品。基于“第三代”试管婴儿技术,中山市第一医院团队进行了进一步探索。 2012年,全国首例“定制婴儿”在广州诞生的消息再次在医学界引起了巨大反响。
为了拯救14岁患β地贫的姐姐,按照医生的设计,一个健康的女婴被排除在地贫基因之外,与HLA(人类白细胞抗原)相同她的妹妹出生了。出生后,她的脐带血治愈了她姐姐的地中海贫血。
“广东有很多地贫儿童,重型β地贫儿童出生后需要持续输血,平均寿命只有10年多。”周灿全表示,一个健康的孩子的诞生,不仅给全家人带来希望,还能治愈兄弟姐妹。 “定制婴儿”的出现对有地中海贫血儿童的家庭来说是一大福音。
“定制健康宝宝”不再是奢侈品,“第三代”试管婴儿技术仍在不断提升。 “20年前,我们只能解决个别的遗传病,但现在我们可以解决数百种类似的遗传病问题。”周灿全表示,除了检测染色体数量和结构异常导致的出生缺陷外,还可以针对贫困、肌营养不良等致病基因。
与此同时,医学界仍在讨论减少胚胎创伤的检测方法。 “胚胎会在培养基中释放极少量的 DNA。我们正在探索从胚胎培养基中提取 DNA 进行测试。”周灿全表示,这样就不需要从胚胎中提取细胞进行检测,这将有助于进一步提高该技术的安全性。 .
不要滥用技术 IVF ≠ Twin Maker 迄今为止,IVF 技术经历了三个巨大的飞跃。周灿全教授表示,“三代”试管婴儿不是迭代更新,而是针对不同问题群体提供帮助。第一代试管婴儿是将精子和卵子在体外取出、结合、培养,将胚胎送回母体宫腔继续发育成胎儿的过程,解决了因不孕而引起的不孕问题。输卵管堵塞。
二代试管婴儿采用显微操作技术。医生选择单个精子并将其注射到卵细胞中使其受精。在体外培养后,将其放回母体。不孕不育问题。
“第三代”试管婴儿技术,PGT(Preimplantation Genetic Testing)技术,利用显微操作技术,在体外从发育良好的胚胎中取出1到几个细胞,并将现代技术应用于取出的细胞分子生物学技术进行基因诊断以确定胚胎是否患有由亲本疾病基因或染色体异常引起的疾病,然后选择没有遗传疾病的胚胎返回母体子宫继续发育。
“试管婴儿不等于‘双胞胎制造商’。”周灿全表示,多年前IVF双胎妊娠率高达40%,双胞胎甚至多胎妊娠对母婴安全构成极高风险。
如今,随着辅助价值技术的不断标准化,主流医学界提倡单胚胎植入,只有在医学必要时才植入双胞胎。
延伸阅读:今年中国大陆第一个试管婴儿已经当妈妈了。 30年见证了中国技术从跟随到领先的发展。 1988年3月10日,中国大陆第一个试管婴儿在北京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诞生。
张丽珠抱着刚出生的郑梦珠。图片由北京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提供。这个女孩叫郑梦珠。 “萌”是“萌芽”的意思; “朱”取自北京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妇产科专家张丽珠的名字。她种下了这颗可爱的珍珠。 “种子”医生。这个来自甘肃的小女孩健康快乐地长大。后来,她上了大学。毕业后,她来到北京医科大学第三医院生殖医学中心,成为这里的一名工作人员。今年4月15日,郑梦珠当了妈妈。她在她出生的北京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迎来了她的宝贝,一个英俊的男孩。
试管婴儿技术实现了她做妈妈的梦想。 30多年后,她回忆起那一年,郑梦珠的妈妈郑桂珍感慨万千:正是试管婴儿技术实现了她做妈妈的梦想。
1987年,在甘肃一个小山村当老师的郑桂珍无意中听到广播,得知北京一家医院正在进行试管婴儿研究。郑桂珍结婚多年,最大的梦想是拥有自己的孩子,但因为输卵管堵塞,一直没有怀孕。她跑遍全国求医,广播里一闪而过的消息让她下定了决心:去北京!
渴望孩子的郑桂珍抵达北京,北京的大城市,哪里可以找到那家医院?巧合的是,她和爱人在北京站休息时认识了另一对情侣。他们还来到北京的一家大医院进行试管婴儿。于是,两家人一起来到了北京医科大学第三医院。
当他们走进北京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大门时,世界上第一个试管婴儿已经8岁了。对于医护人员来说,“首例”是追赶目标。世界各地的科研人员纷纷启动IVF科研项目,中国大陆的医护人员也在悄悄努力追赶。
1986年,原卫生部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下,将“优生学——早期胚胎的保护、保存和发育研究”列入“七五”国家科学和技术研究项目。张立柱教授为课题组组长。在郑桂珍来北京医科大学第三医院之前,张丽珠教授的团队已经成功地将胚胎植入了一些不孕妇女身上,但由于种种原因,他们没有等到胎儿成熟才能分娩。
保护孕妇就像保护“大熊猫”。当时,实验室条件有限。试管婴儿取卵需要开腹,而北京医科大学第三医院的取卵针只有一根。在保温杯中;如果没有培养液,就自己按照配方来……在如此艰难的条件下,张丽珠教授团队成功找到卵子,顺利完成体外受精。
受精卵开始分裂,张丽珠用特制的塑料管将受精卵植入郑桂珍的子宫内。移植后,研究人员担心这个小胚胎会“偷偷溜走”,所以郑桂珍像“大熊猫”一样受到严格保护。七周后,医生终于听到了胎儿原始心脏的搏动声,这标志着临床妊娠成功。之后,医生每天都来监测她的血压和胎心。
十月份怀孕,一下子就生了。 1988年3月10日,郑桂珍剖腹产下女儿郑梦珠,她也是中国大陆第一个试管婴儿。当张丽珠看到这是一个健康的宝宝时,张丽珠一直挂着的心终于放下了。
张丽珠创办的北京医科大学第三医院生殖医学中心经过30多年的发展,现已发展成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生殖医学中心之一。 2016年,95岁的张丽珠逝世。被她改变生活的试管婴儿家庭来到北京为她送行。张丽珠教授的“创造”梦珠也来送行了。梦竹说:“奶奶,我们会没事的。”
从“跟随”到引领的30年见证。 1987年,梦竹妈妈怀孕的时候,一名刚从北京医科大学毕业的医学生考上了北京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妇产科研究生。住院医生,她叫乔洁。
“我在张丽珠教授的团队里管理病人。” 10月份,梦珠妈妈怀孕期间,乔杰每天都来量血压和胎心……直到亲眼目睹了梦珠的诞生。从此,梦竹成长的每一步,都得到了北京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和乔杰的关注。
30多年过去了,梦竹长大了,乔杰从当时的住院医师成长为生殖医学的学术带头人,成为了北京医学院第三医院院长、北京医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乔杰回忆说,张立柱教授是科技探索的先驱,总是探索新事物,总是要求最好。
中国的试管婴儿技术起步较晚。如果用跑步来形容,初始阶段就是典型的“后续”。经过30多年的发展,中国的试管婴儿技术现已可以与世界先进水平“并肩”,在某些领域甚至达到“领先”水平。
乔杰30年的从医经历,恰逢中国辅助生殖技术的发展。 30多年来,她看到了一个又一个家庭对新生活的向往。乔杰说:“家家户户的幸福时刻,是医务工作者的动力源泉。”